我的股票

    名稱 現價 升跌

    資料報價延遲十五分鐘

    標籤:分析

    EJFQ信析丨資金押注亞洲 分散美股風險

    【分析】 信報財經新聞 9小時前

    【信報財經新聞】受惠新推手機銷情樂觀,蘋果周一終於刷出2025年首個紀錄新高,翌日再度破頂,收報262.77美元,市值達3.9萬億美元,趕過微軟,奪回「二哥」地位,且只要收市企上269.6美元,便成為輝達(Nvidia)後第二隻規模4萬億美元級別的上市公司,屬「前股王」發展另一里程碑。此外,早前Google母企Alphabet市值站穩3萬億美元,足證科網巨擘依然是資金追捧對象。

    小型股份表現亦不差,羅素2000指數上周創出歷史峰值2541點後在高位徘徊,反映美股升勢全面,縱有「蟑螂」(摩根大通行政總統戴蒙對當地信貸風險的警告),但獲前景無限、吸金力強的人工智能(AI)概念壓陣,牛市仍可繼續。

    標普500指數2025年屢刷新高,迄今上漲14.5%,在環球主要國家/地區股指幾乎全線攀升下,只算不過不失,惟2023年和2024年畢竟分別進賬24.2%與23.3%,動能略為減弱,且資金需尋找其他目標,令美牛於全球股市中的比重乏力突破。

    附【圖】所見,彭博資料顯示,美股市值佔環球總額比例於今年1月底觸及50.81%時掉頭回落,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推行關稅政策對股市帶來衝擊,該比率曾降至46.22%,之後美市自標指到各個指數都能破頂,該比率卻一直無法收復50%關口;相較起來,近日迭創新高的南韓和台灣股市,在全球市值佔比中卻穩步上揚,分別達1.7%與2.2%水平。箇中可以得出兩大啟示。

    首先,是華爾街本輪「AI牛市」無疑強勁,但未必可抵住「去美元」大趨勢,特朗普執政的變數又不易準確評估,加上美股估值高再升空間受限,而長線要承擔美元貶值風險,已導致資金尋求更多元化的配置,目前當然難以找到一個完美替代品,分散投資卻屬必須,因此轉投或加碼其他股市的行動將維持。

    其次,亞洲地區獲青睞。南韓KOSPI指數近期多番破頂,今年暫飆逾六成,朝着4000點大關進發,市場分析認為是總統李在明上任後,「韓國折讓」(Korea Discount)可望改善,估值復修所致;台灣加權指數亦屢改寫紀錄高位,自然因AI和晶片受捧下,台積電續上漲帶動。還有日本誕生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,日經225指數即以挑戰5萬點整數大關「祝賀」;兩個人口大國:印度與中國,前者股市正蓄力攻頂,而A股慢牛則處回氣階段。

    簡而言之,亞洲多個股市推升主題有別,卻都獲投資者看好,由於背後動力不盡相同,或許才是組合真正達致分散風險目標的理想配置。

    信報投資研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