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至HOT投資】談日本央行沽售ETF與首相選舉風波

【now.com財經】最近的東瀛股市像坐過山車一樣,忽上忽下,有投資者表示憂心日本央行的沽售日本ETF。另一邊廂,則關注下周的首相選舉。先說說日本央行(BOJ)那個震驚國民的決定吧,就在9月19日,BOJ政策委員會全票通過,從今年開始,每年沽出約3,350億日元(約24億美元)的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和日本房地產投資信託(J-REIT)。 這消息一出,股市立刻崩盤!日經225指數開盤剛創紀錄,聽到風聲後,瞬間暴跌超過1%,甚至一度狂瀉2.5%。 到收市瞬間回血,只跌0.6%。
其實沽售的決定並不是新鮮事,早於2016年市場已有不少討論,有學者及分析師認為扭曲市場機制。2024年3月,BOJ內部成立專門小組,模擬ETF沽售對股市的衝擊,測試不同賣出速度(如每年3,000億至6,000億日元)。《彭博社》報道,該小組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建議,設計「低衝擊」沽售方案,避免市場劇震。
股市或現陣痛
為什麼BOJ要這麼做?說白了,這是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最後一哩路。BOJ從2010年開始瘋狂買ETF,累積持有高達37萬億日元(約2,500億美元)的股票,相當於東京證交所總市值的5%,甚至佔整個日本ETF市場的70%。 這筆錢,本來是安倍時代用來刺激經濟、拉抬股市,讓日經指數從谷底爬上高峰。結果BOJ成了日本股市的最大「莊家」。現在,總裁上田和夫想縮表,減輕央行資產負擔,避免未來利率正常化時,債務爆炸。計劃是每年賣6,200億日元(按市值算),估計要一世紀才能清倉。聽起來影響溫和,不過對於一些權重股失去了BOJ撐腰,或多或少都有影響。
不過長期來看,日本企業正加速回購自家股票,加上外資流入,或許能緩衝衝擊。總之,這是日本從「央行治國」轉向市場主導的陣痛期,機會總藏在恐慌裡,現在是觀望加分散的時候。
首相選舉牽動日本經濟
然後,再說說更熱鬧的日本首相選舉吧。現任首相石破茂(Shigeru Ishiba)在上個月上議院選舉慘敗後,9月7日宣布辭職,LDP(自民黨)總裁選舉定於10月4日開鑼。 這次選舉,不只決定誰接棒首相,更牽動日本經濟的命脈。LDP內部五位候選人殺出重圍,但大熱門無疑是高市早苗(Sanae Takaichi)和小泉進次郎(Shinjiro Koizumi)。高市,早前在2024年選舉中僅以微弱差距輸給石破,是安倍晉三的鐵桿粉絲,主張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刺激經濟:取消上議院選舉時承諾的2萬日元全民現金發放(雖然批評聲浪大)。這位64歲女將若當選,將是日本首位女首相,象徵性超強。她的財政寬鬆路線,主張取消食品消費稅,可能導致日圓貶值及長期利率上升,相信會為股市短期帶來提振,但長期則需關注通脹問題。
另一熱門,小泉進次郎,44歲的農業大臣,小泉純一郎之子。根據Jiji Press調查,黨內議員支持率高達20%以上,領先其他對手。他年輕、帥氣、口才好,承父風格,強調環境與農業改革,承諾最低工資到2029年升至每小時1500日元,並砸10萬億日元扶植半導體和AI產業。小泉若勝出,將是現代日本最年輕首相,帶來世代變革的希望,但挑戰在於,他經驗尚淺,面對特朗普關稅和中國需求疲軟,出口導向的日本經濟能否穩住?若小泉上台,對宏觀經濟中長期影響正面,主要靠內需和科技拉動。
總之,這場選舉的勝者,將決定日本經濟的走向。
![]() | 黃麗幗 日興資產管理ETF 業務發展總監 |